304L不銹鋼管銹蝕原因分析與防控措施
我國某核電站加熱器不銹鋼管為304L, 規格為:16mm×0.9mm ,安裝完畢后尚未使用,用內窺鏡檢查時就發現304L不銹鋼管己經全面銹蝕,為探究腐蝕原因,取帶銹不銹鋼管多根,樣管長度約100×500mm。
一、表面形貌
304L不銹鋼管外部呈亮白色、無銹跡和蝕坑。管樣內部帶銹,帶銹管樣顏色有2種: 1. 絕大多數帶銹管樣以銹黃色為主,間隔有少量的深藍色,基本均勻分布,看不見亮白色,下面簡稱304L不銹鋼管樣1; 2. 有一段以深藍色為主,并散布有少量銹黃色斑塊,也看不見亮白色,下面簡稱304L不銹鋼管樣2。
二、表面微區成分分析
截取304L不銹鋼管樣1和2,并將其剖開。對剖開的不銹鋼管樣1,取一塊檢測無銹的管樣外部,簡稱管樣1-1,取另一塊檢測有銹的管樣內部,簡稱管樣,1-2。對剖開的不銹鋼管樣2,取一塊檢測有銹的管內部,簡稱管樣2。放入日立公司SU-1500掃描電鏡觀察,用能譜分析(EDS)試樣表面.能譜分析數據匯總見表。根據掃描電鏡照片和能譜分析可知,光亮無銹的管外壁(管樣1-1 )未見異常,氧量很低,而以黃色銹為主的管內壁(管樣1-2),氧量超過31%。鐵、鉻和鎳的量都比較高,因此腐蝕產物的主要成分應是鐵鉻和鎳的氧化物,且表面較粗糙,藍色為主的管內壁(管樣2),氧量超過22%, 鐵和鉻的量比較高,而鎳量很低,因此腐蝕產物的主要成分應是鐵和鉻的氧化物,表面相對平滑。管樣內壁有氯化物。
三、化學成分和金相分析
在同一爐批號的樣品管中取內外光亮無銹的一段進行化學成分分析,檢測結果符合ASTM A688規定。截取304L“管樣1”一塊,經鑲嵌、磨拋和化學侵蝕后在顯微鏡下觀察金相顯微組織。試樣的金相顯微組織是奧氏體+少量條狀鐵素體。
四、腐蝕原因與防控
304L不銹鋼管內壁全面腐蝕生銹的原因是: 生產過程中,有冷卻水進入管內,管子進入退火爐時,高溫使水在管內迅速氣化膨脹,破壞了管內的保護氣氛,使管內壁表面產生了大量鐵、鉻和鎳的高溫氧化物,并在大氣環境中一步腐蝕生銹。防控方法是嚴格控制生產工藝,及時剔出有空洞的管子,防止冷卻水進入管內破壞保護氣氛。
發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