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制不銹鋼管工藝專利介紹
1892年初周期軋制不銹鋼管試驗仍繼續進行,當時 Bruser 工長興致勃勃地由 Westfalen 來 Komotau 觀察試軋,他看到在軋制時,不銹鋼管段經常發生軋裂現象,操作者就得將破頭切掉然后再軋,他認為必須研究軋制工藝加以改進以消除此現象,為此,Max和Brus-er、Bungeroth 以及參與試軋的工程師和工人們一起分析研究試軋狀況,Bruser首先提出建議,以軋輥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喂料,并希望Max 和Bungeroth 基于這一點對軋輥孔型設計進行理論分析。Bruser是根據他的實際經驗提出這一建議的,他早年在Hamm的線材廠工作時,該廠的軋機是兩輥軋機而軋線材的喂料方向和軋輥旋轉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在觀察試軋時他對軋輥旋轉方向頗為敏感,他的這項建議真是一語值千金,根據這一建議繼續進行試驗,結果就成功地軋出第一根無縫鋼管,外徑68mm,壁厚5mm,長度3.4m.以上工藝從軋輥孔型、軋輥旋轉方向和分段軋制三方面完善了周期軋管工藝,并構成了又一個專利的基本思想。曼氏兄弟于1894年1月21日取得了關于周期軋制不銹鋼管工藝的第二項專利,這項專利的編號為DRP88414,其工藝的示意圖如圖3-2所示。
Komotau分段軋制不銹鋼管試驗的意義在于:
1. 證明分段延伸軋制不銹鋼管這種工藝的可行性,奠定了周期軋管工藝的基本理念;
2. 明確孔型設計對周期軋制不銹鋼管工藝的突出意義;
3. 要請 Bungeroth參加試驗以解決軋輥孔型設計問題。
Komotau 軋制不銹鋼管試驗進行一個月后,就請 Bungeroth 來 Komo-tau,Max就周期軋管工藝、軋機結構、特殊的軋輥孔型以及分段軋鋼的基本理念向 Bungeroth作了介紹,并稱他將繼續做試驗以弄清楚構成這一工藝的各個過程,后來他倆把這種工藝的特點歸納為:在兩重式軋機上采用特殊軋輥孔型,將空心坯分段往復軋制延伸成管,并寫成專利說明書,1890年4月23日Max 委托他的律師提出發明專利申請,并在1891年2月24日獲得題為“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Formen、Auswalzen und Kalibrier-en von Rohren und anderen Hohlkorpern”的專利權,專利號為DRP58762,專利申請中所附圖紙如圖3-1所示。
Bungeroth在《曼內斯曼(公司)的五十年》一書中稱,1890年3月Max請設計師 Bungeroth 來 Komotau,Ma 向他講述了關于新的軋管工藝的設想和軋機構造。其基本設想是:短的厚壁空心坯套在芯棒上,在一對具有特殊孔型的圓形軋輥上分步(段)軋成薄壁管,因這一軋制過程不同于一般常用的工藝,故須做試驗以弄清構成這一軋制工藝的各個過程,從而澄清孔型設計問題。
Bungeroth 在書中提到了周期軋管機軋輥旋轉方向問題,他在書中這樣寫道:試驗初期軋輥旋轉方向與喂料方向是相同的,但當由 Westfalen 來 Komotau 傳經送寶的軋鋼老工長 Bruser 對周期軋制不銹鋼管過程加以考察后,他提出空心坯以與軋輥旋轉方向的反方向喂入的建議,曼氏兄弟采納了這一建議,并將這一重要工藝內容寫入DRP88414 周期軋制不銹鋼管工藝專利。
發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